• 研究方法

本章節將先介紹本研究之分析流程,與其所需應用到的研究方法。

  •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如下圖所示,以下將簡單概述此圖。並於後續章節詳述各階段內容。

研究流程圖

本研究目標意旨是提出一個對城市的綜合評價方法,以城市活力的基礎理論與相關衡量城市活力之研究與其相關之研究方法進行文獻探討,在研究數據方面,首先取得內政部的電信信令資料作為城市活力的表徵,並將從Google Map處所取得的POI點資料與評論資料進行城市功能動態分析,接著為了做城市活力與其影響因素之相關分析,本論文從Jane Jacobs的理論中取得多樣性、可達性作為其影響因素,並將POI點資料與評論資料作為多樣性指標代表之一,並取得道路資料進行路網密度的計算,作為可達性指標,再將消費熱度作為代表Maas所提的經濟指標,以此建構三大指標與城市活力進行相關性分析。

本論文最終目的為綜合評估各式指標應用於城市活力分析,為達此目標,本論文參考下表,各學者對活力的相關釋義,提出多項指標,分別為,構建多樣性指標、構建可達性指標、構建密度指標,透過這些指標與城市活力值(實時活動人口)之回歸分析,探討不同指標對城市活力之意義。

各學者對活力的相關釋義

提出學者

活力釋義

(Jacobs, 1961)

大城市活力的產生來源於城市內部的多樣性,而人的活動與物理場所的交織的過程則構成多樣性。

(Lynch, 1984)

活力是一個良好的城市形態對於安全性、生存性、適應性的支持程度。

(Maas, 1984)

城市活力是由多樣化的獨特的商業和娛樂機會以及密集的社會異質行人所產生的協同作用

(Montgomery, 1995)

一個地方感覺到生機蓬勃的程度。

(Geoffrey B. West, 2017)

一座城市的實質生活不是那些物理基礎設施,而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為城市帶來了活力。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城市活力為“一城市具有生命力的象徵,而構成表現則為人在城市中的聚集與各種活動所產生的生活狀態。而它又包含了物理活力與非物理活力兩個層面;其中物理層面代表著是城市建成環境、各種城市的功能區、建築、公共空間,非物理活力則代表經濟發展、城市管理、或是居民的精神形象等等。物理活力與非物理活力均代表著一個城市有生機勃勃的表徵。

本章將介紹如何透過電信信令資料、其他輔助資料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行活力與城市建成環境之間的關聯分析並輔助分類城市功能,最後將分析結果統合於儀表板網站中,達到評估城市綜合指標與城市功能區識別之研究目的。

  • 城市活力

根據前一章節城市活力的衡量方法中,有學者提到使用Twitter數據作為城市空間人活動的特徵(Sulis et al., 2018b)(Budi et al., 2017; Cranshaw et al., 2021),並以此來代表城市活力,因此本論文使用電信信令數據代表活動人口做為城市活力的表徵。

  • 構建多樣性

多樣性意為一區域所具有的型態多樣程度,本文也以功能型多樣性指標表示。而本文所構建的「情緒型多樣性」指標以反應Mass所提出之異質行人,藉由多樣性表達不同階級、文化的人構成不相同的民眾輿情與Jane Jacobs之主張:人的活動與物理場所交織的過程構成之多樣性。因此本論文將多樣性分為「功能型多樣性」與「情緒型多樣性」兩類。

  • 構建可達性

交通功能為區域發展重要的指標之一,本論文將以路網建構密度作為構建Jane Jacobs提出的可達性之指標

  • 構建經濟指標

本論文以消費熱度與POI商業功能密度作為構建經濟指標之代表,並以三種業態的消費熱度,表徵Mass所提出的論述:城市活力是由多樣獨特的商業業態所組成。

除了以上述指標分析外,將對研究過程中一些資料進行額外的分析與數據觀察,包含功能區之動態分析等。